专利与作品的区别-著作权和专利权的区别是什么(2)
时间:2022-11-07 06:14
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差异显着,在通常情况下是易于区分的,但是就美术作品、图形作品的保护方面,着作权与专利权存在交叉。如外观设计权与着作权在实用美术作品保护上可能发生交叉。如何解决这类冲突,国际通行的做法是由各国国内立法决定。 著作权和专利的区别是什么? 专利和版权的区别是什么? 1.概念不同:版权其实就是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专利权是因特定的发明创造而享有的对发明物品依法享有的权利. 2.主体不同:著作权的主体又称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分为以下几类: (1)根据著作权的取得方式不同,著作权主体可以分为原始主体和继受主体. (2)根据主体享有著作权的完整程度不同,可分为完整主体和部分主体. (3)以著作权人所具有的国籍为标准,可以将著作权分为内国主体和外国主体. 专利权的主体是专利权人,即享有专利法规定的权利并同时承担义务的人.我国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依法定程序申请专利,成为专利的主体.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也可以成为我国的专利权人. 3客体不同:著作权的客体即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以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具体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1)文字作品; (2)口述作品,如演讲、报告、授课、法庭辩论等;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4)美术、建筑作品; (5)摄影作品; (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8)计算机软件; (9)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其他作品. 专利权的客体:是指符合专利条件的发明创造,具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创造是一种智力劳动.从民法的角度看,发明创造活动是一种事实行为,不受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因此,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以从事发明创造活动并因此获得专利权. 我国专利法对发明创造规定如下: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造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又称小发明或者小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专利和著作权的区别 (1)保护的对象不同。著作权保护的是作者思想、情感和观点的表现形式,不保护思想、情感和观点等内容本身,这些形式表现为小说、论文、电影、歌曲、图画等种类。专利权保护的是发明创造,属于思想、观点内容范围,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比如电视机的发明、灯泡的制造方法、可口可乐瓶独特的外观设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