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利知识远程教育-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学(8)
时间:2022-11-07 06:14
A取得了在先申请人的地位B依据其申请要求优先权 C申请专利的发明将得到临时保护D转让其专利申请权 E在专利申请的审查过程中,享有撤回权、修改权、修改申请权、陈述意 见权、实质请求权以及放弃权 5.商业秘密可能保护的信息内容包括 () A技术诀窍B专利技术C货源情报 D制作工艺E客户名单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同一项智力成果,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属性的知识产权并存。() 2.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 酬。 () 3.同一计算机程序的源程序和目标程序为同一作品。 () 4.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为作者。 () 5.在著作权质押合同中,对出质的著作财产权必须明确约定其种类、地域和出 质期限。 () 6.在我国植物新品种不能获得专利保护,但可以通过行政方式获得植物新品种 权。 () 7.为生产经营目的作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 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 担赔偿责任。 () 8.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商品的通用名称和特有名称如果符合法定条件,均 可作为商标注册。 () 9.注册商标需要改变其标志的,应当提出变更申请。 () 10.知识产权领域第一个世界性多边条约是《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 四、解释概念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独创性 2.实用新型 3.地理标志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邻接权与著作权的区别。 2.简述专利申请权的概念和特征。 3.认定应当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反不正当竞争法归属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原因。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合理使用中的“引用” 2.试述专利法中的“先用权”法律制度。 七、案例分析(11分) 1989 年7月12日甲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了名为“半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为89214088.7),该申请于1990年6月27日公开, 公告号为CN2058549U.1990年11月26日,甲、乙、丙、丁、戊等5人共同向中国专利局提出“背负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 为90110179.6)。两个申请均是关于背负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构造,技术方案完全相同。专利局经实质审查后认定该申请不具有新颖性,于1992年 11月21日作出驳回该申请的决定。甲不服,于1993年1月12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复审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在1995年8月11日第614号复审 决定中确认:甲申请的“背负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发明专利,已被申请日之前公开的具有相同内容的实用新型专利所披露,以丧失新颖性为由驳回甲的复审请求,维持中国专利局作出的驳回决定。甲等人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遂向人民法院提起以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的行政诉讼。 |